缠足之风起源于两宋,清代最为盛行,民间以小脚为美,对小脚的喜爱近乎狂热。缠足的原因,与时人的审美观念、礼教约束、心理偏好等息息相关。
为了缠足时能将双足缠得更紧些,有的人家会专门置办装有摇手柄的裹脚凳(缠足架)。此件裹脚凳,凳架右侧有摇手柄,缠足时,女孩的脚放在凳上,裹上缠足布后,将缠足布的另一头绕在连接摇手柄的轱辘上,通过摇手柄将布帛抽紧而裹紧小脚。下方的小抽屉里一般放矾粉、针线和剪刀等缠足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缠足往往伴随着长期的苦痛,不仅伤害女性的身体健康,更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范围,是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直至清末,随着有识之士发动的“天足”运动和现代思想的启蒙,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逐渐消失,并影响到内陆地区。但这一陋习在民间一直存在,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缠足才真正成为历史。(撰稿:何月馨 摄影:张磊)
使用裹脚凳缠足方法示意图
引自《中国设计全集》第8卷
《服饰类编·容妆篇》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