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览
新闻快讯
临展介绍
馆藏荟萃
展馆介绍
建设历程
社教活动
视频点播
服务指南
馆藏荟萃 |  
费达生的江苏蚕丝学校校徽

费达生的江苏蚕丝学校校徽  20世纪50年代

长5.2、宽1.3厘米


费达生(1903~2005),江苏吴江人,蚕丝学家、蚕丝教育家。早年曾就读于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日本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后长期在江苏、四川等地从事蚕丝教育和科技推广工作,为我国蚕丝业的革新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7年,14岁的费达生进入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学习,1920年毕业后被选派至日本留学,次年考入东京高等蚕丝学校(东京农工大学前身)制丝科。1923年学成归国后,任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推广部主任,主持女蚕校组织的蚕丝改进工作,为我国最早废除土法留种、采取近代科学方法的先行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费达生与部分蚕校师生随校长郑辟疆到四川乐山建校,建立蚕丝实验区,并创办了大后方唯一的蚕丝学术刊物《蚕丝月报》。

抗战胜利后,费达生回到江苏,受中国蚕丝公司委托,协助接收日商苏州瑞纶丝厂,把该厂改名为苏州第一丝厂,此后又重新建立女蚕校制丝实验厂,使其得以恢复生产。1949年后,费达生先后任职于苏州市工业局、江苏省丝绸工业局、苏州丝绸工学院。她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从事新中国蚕丝科学技术的推广。


费达生的江苏丝绸工业学校校徽  20世纪50年代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费达生的江苏省第二届人大代表当选证  1958年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20世纪80年代中期,费达生将多年从事桑蚕丝绸教学、科研、实践的丰富经验,全面总结概括为“产、学、研三结合,桑蚕丝绸‘产业链’协调发展”,写成《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一文,在蚕丝界引起极大反响,对我国蚕丝业的改革和协调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新华文摘》转载的费达生《建立桑蚕丝绸的系统观点》一文 原文发表于1985年3月9日《经济日报》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1988年,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读<蚕丝春秋>书后》一文中深情讲述胞姐费达生:“我姐姐也已经85岁,可是她还是不服老,百尺竿头还要再进一步,用生命的全部奉献给振兴蚕丝事业。我相信这样的人一生是愉快的。”而馆藏的费达生校徽、证件和论文资料,正是费达生为中国蚕丝业奋斗一生的见证。


费达生与费孝通在费达生先生铜像前的合影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