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花玻璃人物图挂屏(2件) 清末民初 长65.5、宽45.8厘米 蚀花玻璃,又称玻璃刻画,是清末从国外传入广州的一种玻璃装饰艺术。它借助液态的氢氟酸溶液浸蚀玻璃,来溶掉玻璃表面层的二氧化硅成分,再结合剔刀剔刻或针尖刮划,以形成不同的图案和花纹。通过蚀刻形成的玻璃图案花纹,具有线条细腻、清晰、秀丽的特点。 馆藏蚀花玻璃人物图挂屏1套2件,均为古代女性题材。一是东晋谢道韫“咏絮之才”的故事,题词为:“谢道韫,太傅兄之女也,一日,太傅目雪骤降,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容儿曰:撒盐空中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二是唐代梅妃“一斛珠”的故事:“梅妃江氏,九岁能诵二南,明皇宠幸逾常,妃善属文而姿态明秀,迨杨太真擅宠,迁妃于上阳宫,上念之,适夷使珎(珍)珠,上赠以一斛,妃辞,以诗答谢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龢泪湿鲛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明珠慰寂寥。”画面呈扇面形,刻画精细,设色古雅。 清末至民国,蚀花玻璃在岭南地区盛行一时,题材多较传统,有山水花鸟、建筑园林、人物禽兽、博古图案等,画法则借鉴国画的白描和退晕手法。当时岭南派画家的作品常被刻画于玻璃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不但是室内装饰工艺品,而且是高雅的艺术精品,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