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慧的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证 1968年 横18、纵6.5厘米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何泽慧(1914~2011),祖籍山西灵石,生于江苏苏州,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1932年,何泽慧从苏州振华女校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1936年从清华毕业后,进入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出于爱国热忱,她选择了实验弹道学作为研究方向,打破了德国军工不招收女博士的惯例,并于1940年顺利完成博士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工程博士学位。
1936年何泽慧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照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何泽慧滞留德国,1943年,她进入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物理研究所,师从玻特教授,从事当时已初露应用前景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并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成果发表后,被公认为“一项科学珍闻”,登在《自然》杂志上。 1946年春,何泽慧到巴黎,与大学同学钱三强结婚,二人共同进入约里奥-居里夫妇领导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并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何泽慧首先捕捉到世界上第一例四分裂径迹,在国际科学界引起轰动。
1946年何泽慧(右三)、钱三强(右二)在剑桥大学 与出席国际基本粒子会议的中国同行合影
1948年,何泽慧与钱三强回国,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成为该所唯一的专任研究员。1949年后,何泽慧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领导成立中子物理实验室,参与了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建设与实验,并承担原子弹与氢弹研制中的一些基础性科研任务,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以原子能研究所一部为基础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分管宇宙线研究与图书情报工作。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院士)。
何泽慧的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证书 1964年 横17、纵12.5厘米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
何泽慧性格质朴直率,学风严谨求实,思想活跃开放,一贯倡导尽量利用简单的实验条件做出有意义的研究成果。20世纪50年代,何泽慧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由她创建的核乳胶小组自50年代以后一直保留下来,继续从事核乳胶的开发和制备,对我国原子核及其他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馆藏何泽慧的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证,是何泽慧工作经历的珍贵见证,今年时逢何泽慧诞辰110周年,斯人已逝,科学精神和高尚情怀却将长存。
撰稿:何月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