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音频:端午儿歌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虽然端午节是以禳毒、驱瘟为主的特殊节令,但自汉代以后,端午节因屈原抱石投江,且因此而形成的一系列风俗活动的传说便传播开来,成为端午节习俗的主要内涵,并一直延续至今。 屈原,战国时期诗人、政治家。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的反对。最终被诬陷革职,驱逐出城。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独具一格,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他,“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刚正不阿的品德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为赞颂的典范。他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以及人格操守被后人所尊敬并学习,他是后人崇敬爱戴的先贤。 端午节习俗 龙舟 据《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我国现在很多地方都有赛龙舟的习俗,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节日生活,更彰显了团结拼搏的精神。 五彩丝、香包 据相关文献记载,很早以前,人们就在端午这一天用红色桃印装饰门面,在家门口悬挂艾叶、手上系五彩丝来避邪消灾。 香包,又称香囊、香璎。古时用绫罗绸缎刺绣缝制,内放芳香本草,可以净化空气,驱蚊避毒。端午节佩戴的香包中以五毒香包最具特色。它把蝎子、蜈蚣、壁虎、毒蛇、蜘蛛绣在青蛙造型的香包上,让小儿佩戴,取以毒攻毒之意,用来驱邪纳福。 粽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粽子的雏形角粽(角黍)就已经出现了。而粽子成为祭祀屈原食物的说法最早见于《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由此,人们将“筒粽”投入江中,供蛟龙食用,用粽子祭祀屈原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现在,粽子俨然已成为我们不同地域中颇具特色的美味小吃,也是我们端午节必吃的代表美食之一。 斗草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这项娱乐活动是在五月五日进行的。“五月五日,西人并蹋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之戏。”自唐代以后,斗百草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之间的游戏。其中,斗草有“武斗”和“文斗”之分。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而“文斗”,则是对花草名,通常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就赢了。如果不熟悉百草名,对仗不工整,则是很难取胜的。 《群婴斗草图》(复制品) 点击下载音频:群婴斗草图 今天,我们“品传统文化过五彩端午”,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儿童对传统文化与习俗的认知情感,培养儿童爱国主义情怀。一方面,让儿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及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培养儿童文化传承意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