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览
新闻快讯
临展介绍
馆藏荟萃
展馆介绍
建设历程
社教活动
视频点播
服务指南
新闻快讯 |  

家校馆携手共筑成长之路——聚焦“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故事汇’项目”学术研讨会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 来源:中国妇女报

image.png

“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故事汇’项目”学术研讨会现场。


从话剧展演到优秀家风家教有声故事,从亲子绘本到系列文创,从《我的家风第一课》丛书到《成长之约》巾帼英雄系列动画……12月24日,在由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文明建设——‘家风故事汇’项目”学术研讨会上,谈起“家风故事汇”项目,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社教部主任梁红满是自豪。

一家博物馆是如何激发孩子们探索的好奇心的?家庭、学校和博物馆是如何携手育人的?研讨会上,来自文博、传播、志愿服务等领域的专家围绕“博物馆资源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应用”“壮大博物馆教育中的志愿服务力量”等主题深入探讨,分享实践经验与创新理念,推动博物馆在家庭教育与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

激活教育资源,在博物馆播撒文化种子

“家庭家教家风内容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如何做到把项目做得入脑入心入耳,让公众喜闻乐见,这需要不断地研究、思考、创新。”梁红介绍,“家风故事汇”项目是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积极参与全国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历时5年精心打造的融媒体项目,“我们推出的集话剧、图书、动漫、音频于一体的系列家风融媒体产品,累计受众超3亿人次。”

向警予纪念馆、冼夫人纪念馆将《成长之约》系列动画纳入展陈资源,北京史家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将《成长之约》动画作品引入课堂,助力校园家风教育……从小小的线下项目成长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以文物为载体,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成为讲述家风故事的重要媒介,让“家风故事汇”项目成为促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探索。

“这些年来,河北博物院开发了河博学堂、河博美育、河博剧场等,每个系列都包含十几项甚至几十项子课程。”主旨发言环节,河北博物院二级研究员、河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卫华为大家讲述了河北博物院是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探索、发现、成长空间的。从“河北大地文艺印记”“河北抗战故事”,到“文物超链接”“明星梦工坊”,再到“动物世界”“小小美术家”“美育四季”,河北博物院的这些课程项目都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展厅参观、课堂教学、互动教学、动手制作,让孩子感受历史、传承文化、放飞梦想。

在刘卫华看来,博物馆是文物空间,也是实践、交往和互动的空间,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物接触和场景体验,孩子们能够边感受边体验,边交往边互动。“现在的博物馆已成为公众的文化乐园,从小接触博物馆的儿童可以接受艺术的享受和文明的熏陶,文化的种子会在成年以后开出璀璨的花朵。”

开展馆校合作,让志愿服务融入校园活动

“2013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成立了一个历史社团,名叫‘博通社’,取自‘博古通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介绍,2016年,学生们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入博物馆进行志愿讲解,从恭王府,到首都博物馆,再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老师讲解,到学生自己讲解,从只面向学生,到后来开始服务社会,慢慢地,博物馆讲解成为博通社的一项常规活动。

什么样的孩子会报名参加志愿者?他们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曾经的博通社社员靳逸萱,在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如今又重返母校成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出了回答。

“刚上高中时,我就听说学校成立了一个新的历史社团,会邀请专家来开讲座、播放历史电影,于是我就加入了。”令靳逸萱没想到的是,博通社的活动并不局限于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社员们走出学校、走进博物馆。“记得2016年春节期间,我和博通社其他五位社员第一次自发去首都博物馆讲解,效果出奇的好,除了我们自己的同学,博物馆里的许多其他参观者也都跟着我的脚步参观游览、聆听讲解。”

随着馆校合作的深入,博物馆把主题联展送到了学校,社员们在学校里就能参加志愿讲解。在任炜东看来,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对学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反复讲解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并对传统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更有感悟。”

“在志愿讲解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我们会先在学校学习‘文物中国’‘博物与读史’等选修课,接受博物馆志愿者的培训,了解如何写好讲解稿、做好讲解工作、当好讲解员,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习得历史知识。”靳逸萱分享道,“现在,我们的学生还会走进周围的小学,把习得的历史知识、文博知识传播给弟弟妹妹们,在实践中践行博通社‘博古通今、慧知中外、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宗旨。”

儿童友好意识,从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

“亲子是博物馆参观的主要人群,在一同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不仅能够共同领略历史文化和科技的魅力,更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情感。”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说,如今博物馆与家庭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已经相当密切。

如何才能更好实现博物馆教育和家庭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呢?对此,刘曙光建议,要革新博物馆教育理念。“博物馆的教育需要摆脱以往单一的讲授模式,转而拥抱启发与探索的学习之道。通过策划一系列充满创意与乐趣的展览和活动,点燃家庭成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火种,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和灵感。”

“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家庭成员,应当拓展博物馆的教育维度,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与活动形式。”刘曙光进一步说道,博物馆可以为儿童量身定制亲子手工、寓言讲述等互动环节,为青少年策划讲座、学术论坛等深度交流活动,为成年人开设历史人文和艺术鉴赏等丰富课程。

“此外,博物馆可以主动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合作,邀请家庭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通过开展家庭文化日、亲子游等活动,在博物馆与家庭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开展远程教育,拓宽与家庭互助合作的渠道和范围。”刘曙光表示。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